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08章

關燈
第208章

在重新坐在姐姐的戰馬上回返蓬萊宮中的路上, 李長儀還在想著這句話,總覺得這其中還有一些她現在還不能明白的寄予厚望。

“別用你這小腦袋瓜胡思亂想了。”李清月伸手將她的腦袋揉了揉,讓李長儀當即伸手抱頭, 憤怒地回頭試圖瞪人。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她覺得這種鎮壓可能是在她有記憶之前就開始了,這才形成了一種過於熟悉的反應。

“阿姊, 我七歲了!”

“我知道啊,要不然我怎麽會帶你來這裏。”李清月嘆了口氣。

不是這個年紀, 她都怕這種情況會給小孩子帶來心理陰影呢。“不過……明日你就自己在宮中好好進學,我這幾日應該都陪不了你了。”

英國公猝然離世, 雖因此前便身體不佳, 但上有陛下這個病體抱恙多時卻還續命在此的案例,就算是司禮官員也不敢真將英國公的喪儀籌辦起來,免得被說成是對英國公的詛咒, 所以接下來要忙碌的事情著實不少。

而既有天子下詔聲稱要親自登樓相送,又要百官一並送行, 那麽此刻正在受災最重的雍州巡視的天後便該當盡快回返。

英國公府子弟因守孝之故即將各自丁憂,也需盡快有人填補上空缺。

更麻煩的是, 當李清月領兵還朝之時已入十月,誰也沒料到,極端的天時居然會再次降臨,早前剛經歷過旱災的數州忽然又生大雪,短短數日之間, 已在平地累積三尺有餘。

這個突然到來的雪災非但沒讓人看到瑞雪兆豐年的希望, 反而在須臾之間, 便對這些飽經旱災苦難的百姓,又給予了致命一擊。

若說旱災是讓他們無力在今年累積足夠的食糧與財富, 但尚有餘糧之人還有機會勒緊腰帶生存,這場暴雪卻是根本不給人以活路了。也給前腳還在賑濟旱災的隊伍帶來了新的麻煩。

當李清月在將太平送回寢宮,轉道紫宸殿的時候,便見同樣從英國公府中折返回宮的李治正在提筆失神。

也不知這份遲疑落筆,到底是因英國公病故,還是因為再度堆到案頭的急報。

聽到安定到來發出的聲響,李治這才回過神來,將筆擱置在了一邊。“你來了。”

李清月答道:“我見阿耶精神不振,自然該當前來探視。阿耶的身體本就不好,還是不該讓自己負累過多,傷及己身。”

李治並未立刻答話,而是怔然地望著前方。英國公在臨終之時所說的“公主易得,賢帥難求”,以及英國公本人的離世,都促使他不得不收回此前暗中與之商議的一個打算。

但就算他已不再考慮此事,也知道這道消息其實還並未被皇後與安定本人獲知,在眼看對方站在他面前的時候,李治還是不免有些說不上來的尷尬,甚至在眼看她選擇先將年幼妹妹送回去的時候,只覺松了口氣。

可她又已在隨後站到了他的面前。

這個過分年輕有為的女兒,在六年的時間裏雖未再度達成什麽滅國的戰績,卻顯然成長得越發出色了。甚至當她站在跟前的時候,也自有一派迎面而來的生命力與上位者的威懾。

若非她只是個公主而不是皇子……

他楞神之間,已聽女兒繼續說道:“英國公也算是安享晚年、高壽而終,雖未能得見吐蕃等地平定,總算也看到我大唐正值蒸蒸日上,他與阿耶更是君臣相得的典範,勢必會為後人所銘記。此為喜喪,您該當為他高興才是。”

“待服喪期滿後,阿耶也必定不會苛待英國公府子弟,屆時還有一番重敘君臣之情的美談呢。”

李治搖頭:“你倒是會安慰我。但就算是喜喪,想到此後便又少一位長輩在側,朕便心如刀絞。”

他的聲音在說到這裏時,斷續了一剎。

自李清月的角度望去,他此刻的心痛確實不加作偽,只是這份情緒好像並不僅僅是因英國公而起,還因貞觀老臣的陸續病故,讓他想到了其他的故人。

只是此刻在他面前的到底是女兒而非皇後,才讓他並未將話盡數說出來。

他擡眸道:“行了,我知道你關心我,但你剛得勝歸來便遇此大事也不容易,還是先下去休息吧,我這邊有太醫問診出不了問題。我就是……”

“有些累了。”

他說話間按了按額角,似乎真不願意再多言語。

李清月便也相當知情識趣地在走完了這番表關心的流程後告辭離去。

不過,當她回返自己的寢殿之內後,此前在父親面前展露的誠懇關切,都已慢慢地從這張臉上消退了下去,只剩下一片越發冷淡的模樣。

在她幼年時期,阿耶還能以調侃一般的語氣,說起為何女兒更關心母親,卻不夠關心他這個父親,在往後的四五年裏,他還能驕傲地表示安定公主真有李唐先輩的風範,有著何其驚人的作戰天賦。

但到了如今……

恐怕李治自己也已感覺到了,在這父女往來交流之中,已經因為她年歲漸長,多出了一種清晰的隔閡。

而這份隔閡,顯然並不是因為她常年在外而不在長安的緣故。

而是因為,她這個公主已明顯不再是帝王的附庸!

這種無法掌控,甚至不得不依賴的感覺,和時至今日皇後給他的感覺極其相似,偏偏皇後還能受到夫妻關系的制約,親子關系卻在李唐的傳承中向來很是淡薄。

這就讓公主比之皇後危險得多。

哪怕並不曾有公主犯上、悖逆禮法的情況發生,但這等芒刺在背的情況,足以讓本當大權獨攬的天子察覺到了直覺的危機。

雖然——

這個公主,在天皇面前是一只爪牙俱利的猛虎,在天後面前就成了個再乖巧不過的女兒。

匆匆自雍州折返的天後都沒來得及在含涼殿內喝上一口水,便被自己這個早已人高腿長的女兒掛在了身上。

分明還和小時候凱旋還朝之後的表現沒什麽區別。

當然,若非要說區別的話還是有的。

早幾年她往外跑動輒陽奉陰違,幹出這個年紀不應該做的冒險事,現在卻要辦事有底氣了許多,不必再擔心回來挨揍。

“你幾歲了,還學妹妹撒嬌?”武媚娘無奈出聲。

“不與時俱進不行啊。”李清月嘆氣,“阿娘帶著賢兒一起去賑災了,都沒能在我回京的時候讓我第一眼見到。”

武媚娘笑道:“你不用連這個醋也吃吧。”

要說李賢也是怪倒黴的,雍州正是他這個雍王的食邑所在,雖說此次無論是旱災還是雪災都是無差別地打擊整個關中,但民間難免會有這樣的說法,將雍州受災嚴重和他這個雍王聯系在一起。

此等情況下,就算是他自己想要做個只管音律、文學的富貴閑人,也不得不被裹挾在災情之中。

太子前往東都洛陽鎮撫,天後西巡雍州,便將次子李賢給帶上了,讓他對百姓多些關切慰問,也好平息突來雪災的影響。

大約是察覺到了母親在回返宮中後也未曾改變的凝重之色,李清月緩緩松開了手,問道:“那還是說正事吧,阿娘,雍州那頭的情況如何了?”

武媚娘望著面前的炭火盆出神了剎那,像是因這蓬萊宮中早已升騰起來的溫度,想到了前幾日所見的景象。

“雍州突生大雪,與北地慣常所見的隆冬景象雖不可比,但麻煩在一個猝不及防。此次真是多勞你的四海行會準備的棉花數量夠多,將其打薄一些,起碼能讓人少凍死一些。”

七年前澄心自廣州帶回棉花樣品的時候,這東西還被稱作吉貝,也因其高不成低不就的處境,並未太受歡迎,還是安定力排眾議,一邊讓人推進棉花加工、紡織機器的研制,一邊將西域的部分回紇人與突厥人扣押下來,在安西都護境內墾田種棉。

這東西在經由處理後,在北地的受歡迎程度絲毫不亞於羊毛,更是在關中突生雪災之時,變成了救濟之物。

要武媚娘看來,比起親自前往雍州救災的李賢,大概還是那些打著四海行會旗號前來送衣的前·宮女們更有用得多。

“只可惜安西都護能派上用場的土地也就只是伊麗河一帶,再多便要影響那頭的糧草自足了,江淮一帶倒是也能種棉花,但旱情當頭,還是新稻的推行更為要緊,這麽一算,恐怕用在關中數州還是不夠。”

“不錯,棉衣的數量比起遭災的百姓還是大有不如。”想到此前數日見到的路有凍死之人景象,以及此次因英國公病逝的緊急回返,可謂是朝內朝外的麻煩都匯聚到了一起,武媚娘便覺自己當真該當慶幸——

她的體魄康健,在此等令人頭疼的局勢面前也能撐得住。

“此次關中糧食減產,導致山中樹木所能供給的柴火、田地之中收成後所得稭稈,也都要比歷年少得多,讓事情更棘手了些。不過,我已讓宗仁在岐山之下搭建大屋,周遭效仿遼東修建大炕,而後將屋舍被大雪摧毀之人遷居入內,集中供給山中所得柴火,以度過寒冬所需最低限度供暖,應當還能減少些死傷。”

李清月點了點頭,“若如此我便放心多了。”

武媚娘在話中提及的“宗仁”,便是此前因銓註法改革,而被專門挑選出來的潛力股婁師德。

他在從揚州升遷到中央後,出任了監察禦史的職務。

此次既有天災波及數州,難保其中不會出現克扣賑濟之物的情況,便以監察禦史身份隨行伴駕。

天後被迫折返還朝,倒是讓他臨時得到了大權委托,主持雍州諸般事宜繼續有條不紊地推行下去。

“我的事情說完了,說說你吧。”武媚娘端詳了一番女兒的神色。

多年之間的母女並進、推心置腹,讓她雖不像是帶著太平一般,時時都能看到安定在她的面前,但對她的了解真是一點不少。

在今日重見之時,她起初的幾分欲言又止與神情不忿,可不像是因英國公過世以及關中再度遭災而起的。

“我也沒什麽好說的。此次順利平定大賀氏部落的叛亂,將遼東那邊隨後的情況都已安排了下去,之後可能需要就周道務和周季童的事情找臨川姑母賠個罪。”

“至於回到長安之後,在阿娘回來之前,我已先去看過外祖母了。因為英國公的情況,我實在是有點擔心外祖母也會熬不過兩年。”

說到楊夫人,武媚娘的神思也被女兒牽著走了一段,想想母親的高齡確實是頗有將近壽終之年的光景,她也覺得心中壓著塊石頭,不覺有些發悶,只是多年間身居高位的素養,還是讓她快速收斂起了情緒。“還有呢?”

李清月努力用從容的語氣說道:“還有就是他想收回我的軍權,但是被英國公的臨死勸諫給攔住了。”

這話說得有些沒頭沒尾,但對深谙今日局面的武媚娘來說,卻並非是個啞謎,也讓她當即目光一凜。

陛下對女兒近年間日益生出的戒備,太子李弘可能還看得沒那麽明白,武媚娘作為其枕邊人卻很清楚。

李治也並非沒有以“慈父”的身份,在完成了太子與楊氏女的婚事後,提起是否該當為阿菟選擇一個合適的駙馬,但都被武媚娘以“義陽、宣城還未出嫁”為由給攔了回去。

武媚娘很清楚,李治這話中與其說是在關心女兒的歸宿,還不如說,是希望用駙馬來分薄公主手中的權力。

而這個駙馬的身份必然會經過他的精挑細選,既能有在軍中立足的資本,也不會成為天子近前的威脅,還能潛移默化地瓦解掉安定給他帶來的危機感。

而這份謀劃,對於天皇來說有其勢在必行的道理,對於天後來說卻不是。

無論是出於對女兒的保護,還是出於對後權的鞏固,她都不可能放任李治做出這樣的舉動。

除非他要抓住一個對他來說有利的機會,直接來上一出先斬後奏。

比如說……

“他想以英國公臨終囑托為由,用英國公的孫子與你訂立婚約?”武媚娘一把抓住了女兒的手腕,語氣一沈。

這話中忽然間爆發的怒火,讓她這個下意識的動作也要比平日裏用力許多。

李清月甚至覺得自己的手腕上有些吃痛,卻不僅不曾後退避開,反而在母親此等表現面前,露出了一個一掃此前郁氣的笑容。

這份笑容之中還有幾分說不出的孩子氣,讓她原本稍顯淩厲的眉眼都徹底柔和了下來。

“恐怕是的。他算的多好啊,英國公這十餘年間少有征戰,但因協助李唐平定天下的戰功,又多有提拔後輩,在軍中的聲望從來不低,今日一朝病故,軍中齊齊舉哀,比起邢國公過世之時有過之而無不及。若是英國公過世前陛下允諾以尚公主的待遇給予國公府子弟恩德,阿娘與我要如何反對?”

恐怕她也只能想辦法,讓李敬真神不知鬼不覺地病故了。

“只是他沒想到,英國公會先找上了我,我也說服了他,讓他非但沒有放任阿耶的這個想法,反而直接說出了這樣八個字——公主易得,賢帥難求,作為了,臨終之時守在屋外的人都聽到的一句話。”

也正是這句話,坐實了李清月忽然接到英國公試探時候已生出幾分的猜測。

她神情覆雜,緩緩接道:“阿娘你看,連英國公都比他明白這個道理。”

“他確實是個明白人。”武媚娘答道。

但英國公是個明白人固然讓人敬佩,甚至有些感動,也難以削弱李治這出謀算帶來的影響力。

陛下的這出謀劃何止是如安定所說,若她們貿然反對,便是在全軍為老將軍舉哀的時候唱反調。這絕不可能是他在聽聞英國公死訊的時候才生出的想法,而是極有可能在更早的時候就已同英國公提及。

倘若真能將其促成,無論是英國公活著或者臨死,都能有一套運作的辦法。

若是陛下封禪泰山所得的盛世威名,並未遭到這連番天災的打斷,進而引發四夷掀起叛亂的苗頭,他想做的事,也就更加容易辦到。

可他似乎從未想過,如此一來,他是成了個合格的帝王,他的女兒便成了被卸磨殺驢的犧牲品!

朝堂上那些個已不必經歷歷年銓選的官員尚且不願意主動退休,將自己的官職交給別人來做,他這個做皇帝的也不敢大刀闊斧地去做出一番改變,卻憑什麽要求他的女兒退居到臺後去?

而更讓武媚娘覺得齒冷的是,李治此舉,何止是將女兒的事業當做他隨時可以拿捏收回的東西,也將她的終生幸福當做了可以被擺布的籌碼。

若非英國公並未成全於他,而是在不知安定與他說了些什麽後選擇了保住安定的主帥之路,等到她這位天後賑災歸來的時候,收到的只怕就是一句句恭喜了。

“你是怎麽想的?”仿佛終於意識到抓住女兒的手久了些,武媚娘放了開來,朝著李清月問道。

“我不想退。”李清月的回答很是果斷。

“雖然人人都覺得,安定公主有此等軍功,就算來上一出急流勇退,也能留名於淩煙閣,將來得軍禮下葬,以阿娘如今在朝堂上的紮根深淺,也並不需要我從旁助力。但我明明已經做到了武將中的人臣之極,也有這個本事坐穩這個位置,或許也只有我和文成公主的聯手有機會給伺機再起的吐蕃以致命一擊,我又憑什麽將這個位置交給旁人!”

在這出擲地有聲的宣言中,李清月可以確信,她與母親的四目相對裏其實有些情緒是共通的。

也正是這份共通,讓她有了底氣將話繼續說了下去:“他可以擡舉出一個本事不弱於我的人來與我同臺競技,但我不能容忍,他竟然想要以這等荒唐的辦法來褫奪我的榮耀,甚至還需要臣子來對他做出提點。”

她這個父親多可笑啊!

若非英國公的試探與勸諫,他險些要用這樣一種方式既消弭了他的危機,又給自己再添一份美名。

不過……大概也真要多謝他的這個抉擇,讓李清月一次比一次確定,她並不只是因為上輩子對於偶像的喜愛,才在今生的父母之中做出了親疏之別,而是因為——

比起父親,母親顯然要更理解她想要處在的位置,也願意成全她的追求。

殿中的爐火燒炭之聲嗶啵作響了一陣,李清月便聽到武媚娘開口:“那你在協辦完了英國公的葬禮後,便做一件事吧。”

------

英國公的葬禮在停靈七日後舉辦。

匆匆自洛陽趕回的太子甚至都沒來得及洗去身上的塵土,就已被套上了送葬的禮服,被推上了馬。

隨著天子止步於城樓,遠望著英國公的靈柩落淚,太子與安定公主各領一軍護持於辒辌車左右,領著這破格以虎賁班劍、鑾輅九旒、黃屋左纛、羽葆鼓吹的隊伍趕赴昭陵墓葬所在。

在這列送葬隊伍起行的那一刻,關中地帶的暴雪就這樣推進抵達了長安城下。

站在城樓之上的天皇天後所見,便是這長安城墻裏外的屋舍都已籠罩上了一層皓白。

四面主動為英國公送葬的百姓發出的哭聲,讓人只覺滿目好像本就該當是這樣的黑白二色。

而視線之中唯獨鮮明的,便是遠去的隊伍中儀仗紅馬,直到其緩緩消失在風雪盡頭。

也便是在此時,李治忽然聽到身邊人說道:“太子與安定並駕齊驅,為英國公送葬,倒是讓人在送別長者之時察覺到了些欣慰。只是安定向來敢作敢為,有時脾性魯莽了些,也不知要歷練多少年才能學出英國公的沈穩。”

李治不知武媚娘忽然說出此話到底是否意有所指,便已被她伸手為自己打理大氅的舉動打斷了本想說出的話。“陛下,天寒了,想必英國公泉下有知也不希望看到您今日這般。你我還是先回宮吧。”

他又朝著辒辌車遠去留下的車轍印看去,見紛紛揚揚的白雪已快速將其重新填塞殆盡,愈發覺得心中一陣悵然、若有所失,可這潑墨一般的天穹之下,又分明是李唐的長安。

他既是這其中最為尊貴的人,便本不該當有這樣的情緒。

而這場落在長安城中的暴雪,因京師之中各方衙署齊心盡快打掃,並未壓塌多少屋舍,起碼讓天子腳下在臨近年末之時並未有多少流言惹他不快。

至於各方朝集使循例進行的奏報再如何難看,也都先由東西臺會同皇後一道審核了,又哪裏會直接出現在他的面前。

七日後的大雪轉小,天光放晴之時,李治所需做的,也不過是批準了右相劉仁軌與侍禦史狄仁傑出任巡撫賑給使,前往河南、江淮撫恤災情。

……

“懷英啊,你可知道,為了這賑濟撫恤之事,不光天子腳下有天後、太子、雍王出行,親自督辦事宜,讚善大夫、通事舍與司衛丞都已陸續出發前往各地了。”

劉仁軌抱著手爐坐在車中,朝著他對面的狄仁傑說道。

他面前這個年剛四十的侍禦史和他這個年過七旬的長者相比,是真應當算是個年輕人,但算起來,這也確實是個在政壇上剛剛起步的年紀。

大約是因才從並州都督府法曹的位置上升任上來不久,又做的是侍禦史這樣的官職,總讓劉仁軌覺得對方和自己早年有些相似。

也讓他有了些閑心,向對方多提點兩句。

“我明白,”狄仁傑回道,“租賦蠲免之事,到底是減免一年還是半年,有無謊報虛報情況,都不是等閑身份的巡撫賑給使能夠解決的問題,自然該當有一位足夠有分量的人前去巡查。”

劉仁軌這個老當益壯的右相,便顯然是最佳人選。

但狄仁傑又不免心中暗忖:右相乃是安定公主的老師,在朝堂之上大多響應天後所傳詔令,此次督辦此等要務,大約也是出於天後的委派。而他初入長安朝堂不久便能得此重托,恐怕也真如當年對他有提拔之恩的閻大匠所說,是天後對他青眼有加?

狄仁傑剛想到這裏,忽然聽到在這並未徹底停歇的風雪聲中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正是朝著他們二人所在的方向而來的。

他連忙提醒了劉仁軌一聲。

劉仁軌掀開車簾朝著外頭望去,不由發出了一聲輕“咦”。

“停車!趕緊停車!”

馬車甫一停下,狄仁傑便見劉仁軌快速跳下了車。眼見上官是此等做派,他也趕緊跟從了這個動作。

便是在離車落地的這一刻,那串馬蹄聲也已更接近了他們所在的位置,足以讓人在此地看清對方的模樣。

狄仁傑也忽然意識到,為何劉仁軌在察覺對方身份的時候,會先有一番驚疑,只因那縱馬而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數日前前往昭陵為英國公送葬的安定公主!

算算時間她確實是該當回來了,但當對方甩開披風翻身下馬之際,二人又並不難看出,在她臉上尚有幾分因趕路倉促而來的疲憊。

就連劉仁軌都忍不住問道:“你怎麽來了?”

李清月解開了掛在馬背一側的長劍,疾步上前,將其遞到了劉仁軌的面前:“昔年老師出戰熊津之時,我曾贈劍以表學生心意,今日也當如此。”

風雪聲動,卻絲毫也沒影響她隨後的那句話,清晰地傳入了兩人的耳中:“此劍等同安定公主、上柱國、右武衛大將軍親至,老師若有必需之事,但可先斬後奏。”

劉仁軌目光當即一變。

師徒多年,他聽得明白安定話中的潛臺詞。

這話並不是在說,她要效仿當年的跑路之舉,和老師一起跑去巡查,而是在說——

這把被她舉在手中,為這巡撫之事再添一筆助力的,是一把代表著權力的寶劍。

既是天後之劍,也是公主之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